近期,公安部公布当前高发的十大诈骗类型。记者注意到,除较为“传统”的冒充公检法、机票退改签外,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频频“冒头”,成为防范和治理的难点。冒充客服诈骗手段有何变化,为何屡屡得逞,群众如何提高防骗意识?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。
冒充快递短信“引流”
“您有一个快递包裹已到达驿站,取件码为xxx,如有疑问请拨打电话咨询xxx。”在网络购物普及的今天,消费者常会收到这样一条短信稀松平常,殊不知背后一张诈骗大网正在精心编织……
近期,北京、浙江、河南等多地警方通报冒充快递短信电诈典型案例。其中,一位事主接到短信后,前往快递柜取件时怎么也找不到货物,便回拨了短信中的电话。对方表示:“这个快递是某平台寄过来的一个‘百万保障’单号,因为没有及时取走所以被收回了,稍等转接专业客服人员与您联系。”
随后,所谓的专业客服人员准确说出事主的身份信息进行“核对”,并称这份保单已到期,不及时取消的话,每月续费将从账户里自动扣除2万元保费。事主当即表示“取消”,情急之下还同意了客服提出的远程操作帮助取消。
按照客服提示,事主下载了一款会议App,并与“客服”共享屏幕,结果对方在完全掌控事主手机的情况下,获取了银行卡信息、密码、短信验证码等,很快将事主账户中的几十万元转走。
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党委委员、政治处主任李小燕说,今年以来,骗子的诈骗手段从冒充银行金融机构专业客服,逐渐演变成冒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互联网平台、快递物流客服,诱导事主主动通过短信中预留电话与其联系,进而以“取消已开通的会员服务”为话术实施诈骗。“这种贴近生活的伪装手法更具迷惑性,增加了防范和识别的难度。”
抖音集团反诈中心负责人张丹说,以抖音为例,平台确实推出了“百万保障”服务,但此项服务是完全免费的,是抖音支付联合国有保险公司,为用户免费提供的一项账户安全保障,该项目不收取用户任何费用,无需续保、长期有效。
记者了解到,通过快递信息“引流”是不法人员与事主搭建联系的关键环节。随着事主回拨电话,骗子的话术也有所不同,有的声称“开通了包月会员服务”,有的称开通了“直播打赏开关”。“这些话术特点是以‘服务收费’‘不取消将扣费’制造恐慌,利用用户对平台规则的不熟悉施骗,核心逻辑不变。”张丹说。
有过被骗经历的张女士说,今年5月她接到冒充平台客服电话时心里也是将信将疑。“既怀疑对方是骗子,又担心钱真的会被扣。”她说,幸好当时通过平台验证助手提交信息后,接到了真正的客服外呼电话,才没有上当。
真假混搭等成新套路
为何冒充客服诈骗能够频频得逞?受访业内人士表示,骗子精准抓住事主“担心财产受损”的心理,不断“升级”话术和转账盗刷技术手段,增加了此类诈骗手段的防范难度。
——采取“真假混搭”等套路,不断“迭代”话术。据了解,近期冒充快递的短信信息又有了新的变种。记者看到,此前的短信中往往只有“你的东西到了,电话没人接,请咨询xxxx”的信息,而在新骗术的短信中,不法人员还增加了正规官方网站的链接。一位反诈民警说,短信中的链接是正规官方网站,但号码的确是假的。诈骗分子利用官方网站链接迷惑受害者,只要受害者点击链接确认是正规网站,就有极大概率拨打该诈骗号码。
此外,“拆分短信”也成为新套路。据介绍,诈骗分子通常为了躲避监管而将诈骗短信拆分成两条单独发送,第一条短信会以“快递已到”“正在配送中”引起受害者的关注,再单独发送一条虚假联系电话。
——制作“假合同”,快速赢得事主信任。记者梳理多起警情发现,冒充客服的骗子引导事主访问正规平台,查看保险、服务功能的界面,目的是获取事主信任。随后,以“服务项目不支持平台关闭,需要客服协助完成”为由,引导事主在手机浏览器输入伪造的虚假客服平台网站,网站中所谓的客服,会进一步要求事主提供身份信息,并根据这些信息生成虚假的合同文书,发送给事主获取信任。
——问题“会议App”屡打不绝,NFC支付藏“黑手”。不管骗子前期使用何种套路和话术,最终目的都是将事主的钱骗到手。据了解,目前骗子主要通过远程会议软件,间接引导事主操作网银、互联网金融、贷款等软件进行转账,或是引导事主下载安装远程NFC软件,诱骗事主将银行卡贴在手机上,进行远程刷卡。记者注意到,公安部门已经多批次曝光涉诈App,包括“中银会议”“银联会议”等,其中大部分可远程操控手机。
上述办案民警说,这些App仿造官方logo,通过不明链接、非官方渠道下载安装,有的操作过程中事主手机还会变成“黑屏”,无法中断。“虽然群众警惕性有所提升,但这些App常常换个‘马甲’再次出现。”
进一步筑牢反诈防护墙
针对当前冒充快递短信引流诈骗高发态势,受访反诈民警和平台表示,广大群众要牢牢记住“客服+关闭服务=诈骗”的“反诈公式”。“官方客服不会给用户打电话说某个功能、服务需要扣费,也不会让用户下载任何其他软件、共享屏幕或者是跟客服添加社交好友。”
北京警方提示,不要通过非官方渠道下载安装App等软件。可及时留意公安部门发布的涉诈App和网址,如果已经下载安装,并提供了手机权限,无法操控手机的,要立即强制重启,无法强制重启的,要立即断网、拔手机卡,并挂失银行卡。“我们发现部分被骗事主没有掌握如何‘重启手机’操作,也提示大家购买手机时及时从品牌方了解重启方式。”李小燕说。
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翼鹏说,此类诈骗多发暴露出信息泄露的突出风险。“犯罪团伙一旦非法获得姓名、身份证号、地址等详细信息的‘精料’,就可以精准锁定中老年人,而他们恰恰对财产受损极为紧张,因此需亲友、子女等协助加强提醒提示,防止个人信息泄露,切实提高警惕、严加防范。”
受访人士还建议,在快递企业派件短信中进一步添加反诈提示,提醒用户加强安全提醒,消费者要对涉及资金操作的快递短信和联系电话提高警惕,对不明来源的App和链接做到不点击、不下载、不转账,优先通过官方App或官方平台电话核实真实性。
盛达优配-场内配资平台-正规配资官网-中国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